高濂主要创作
1、高濂的主要作品包括传奇剧《玉簪记》和《节孝记》。尽管《玉簪记》的剧照现今仍有所保存,但《节孝记》则由两个短剧构成,上卷《赋归记》取材自陶潜的清高事迹,如彭泽令归隐、拒绝朝廷征召和与慧远共修莲社,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品格。
2、沈璟《南词韵选》录有高濂的散曲,吕天成《曲品》把他的作品列入“新传奇部”,可见他是万历时人,约与汤显祖、沈璟等人同时。所作传奇有《玉簪记》、《节孝记》2种,均存。散曲见于《南词韵选》、《南宫词纪》、《吴骚合编》、《词林逸响》等书,存小令、套数各十余篇。
3、《玉簪记》是明代作家高濂创作的传奇(戏剧),刊行于明万历年间。该剧写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冲破封建礼教和道法清规的约束而相恋结合的故事。金兀术南侵,少女陈娇莲在逃难中与母失散,入金陵女贞观为道士,法名妙常。府尹张于湖赴任经过,曾向妙常挑逗,但为所拒。
4、他的戏曲创作成果丰富,包括脍炙人口的剧本《玉簪记》和《节孝记》。此外,他还留下了诗文集《雅尚斋诗草》和词集《芳芷楼词》,这些作品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才华。
5、高濂所作传奇戏曲《节孝记》,分上下2卷,包括两个剧本。上卷《赋归记》写陶渊明辞官归隐的节操;下卷《陈情记》写李密侍奉祖母的孝道。《玉簪记》描写女道士陈妙常与潘必正的爱情故事。故事素材来源于《古今女史》。写南宋时陈娇莲与母亲避金兵乱,途中走失,娇莲入金陵城外女真观为女道士,法名妙常。
古代文体说,记、序、书、表、铭
1、古代八大文体包括:表、说、记、铭、序、辩、传、诏。 表: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它通常用于表达情感,以情动人。 说:说是一种议论性的文体,主要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较为自由,行文生动活泼。 记:记主要用于记叙山川、景物和人事。
2、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书》。至汉代分为章、奏、表、议四类。铭:铭文,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发展为记述事实、功德的文体,有时用韵。如刘禹锡《陋室铭》。墓志铭则刻在石碑上,追思死者生平。
3、铭:古代文体之一,原为刻于器物上的文字,用以自警或颂扬。如《陋室铭》等,其文短而意深,形式优美,易诵易记,对观察与思考生活有重要启示。记:一种古代文体,以记载事物为主,通过记叙来表达作者感情与见解。如《岳阳楼记》等,记景抒情,托物言志,对后世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文言文的文体常识
1、序 是放在著作或正文前的文章,用于介绍或评述内容,分为赠序和诗序两种形式。赠序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诗序如苏轼《水调歌头》前的小序。铭 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2、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文言文标题中的“……记”,相当于现代文“记……”。这类文章大多数是游记,如《小石潭记》记述了游小石潭的行踪以及小石潭的景物。其次为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杂记”,如《桃花源记》。传是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
3、说:古代的一种文体,既能叙事,又能发表议论,旨在阐述道理。与“论”相似,因此后来将说明理、辨析类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这种文体与现代杂文或杂感有相似之处,形式多变,不受约束。例如《马说》、《师说》、《爱莲说》、《捕蛇者说》、《六国论》、《过秦论》等。
4、文言文的文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散文 散文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它不受韵律约束,形式自由,注重表达情感和叙述事物。散文在文言文中的表达方式多样,可以是抒情、议论、记叙等。其特点在于文笔流畅,意涵深远,常常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