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叫赵平原的抗战小说
《远征军生命线》-不错的抗日军事小说 刺刀般切入战火纷飞的缅甸。从南京大屠杀中逃生的新兵赵平原,隶属中国远征军第66军新38师113团,入缅不久,即经历仁安羌大捷,随军创造出二战史上以寡敌众的最大奇迹。在残酷的战事中,他与一干弟兄建立起了钢铁般的情谊,却无法阻止一个又一个战友永离人世。
《平原游击队》(1955年)电影内容:1943年秋,为粉碎日本侵略军“扫荡”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阴谋,游击队队长李向阳奉命牵制日军驻守县城的松井部队,阻敌进山增援,同时保住李庄的粮食。松井恐老窝有失,被迫撤出李庄急返。最终李向阳终于全歼松井部队。
《地道战》(1965年)电影内容:1942年,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当地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及时应变,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几家相通的多口地道。
《平原游击队》1955年/内地出品 导演:苏里、武兆堤 主演:郭振清、方化、王恩启、杜德夫、凌元、葛存壮 这是影响最广的抗战片之一。1943年,华北抗日根据地遭日军扫荡,游击队长李向阳率队深入敌后,牵制敌人松井部队,使之不能进山增援,同时还要保住李庄的公粮。地主杨老宗向日寇告密,李向阳通过地道,向敌人进行袭击。
克罗库斯平原战役背景
1、第三次神圣战争在前356年爆发,为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提供了干预希腊中部和南部事务的机会。表面上,这场战争源于前357年福基斯邦联拒绝为德尔斐近邻同盟支付罚金,其实底比斯人试图通过近邻同盟控制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意图发动神圣战争。
2、腓力于前353年或前354年色萨利克罗库斯平原战役(Battle of Crocus Field)大破福基斯人,之后腓力便被色萨利同盟举为最高统帅,即塔戈斯(Tagus),掌握了这个同盟的征兵权和岁入,也大大提升马其顿的力量。
3、年后,腓力二世与雅典之间爆发了直接的冲突。腓力最初并未参与第三次神圣战争,但后来为了色萨利人的请求而加入。这为他提供了扩张势力的良机。在色萨利克罗库斯平原战役中,腓力大败福基斯人,并被推选为色萨利同盟的最高统帅,获得了对该同盟的征税和收入的控制权,大大增强了其力量。
4、学者们推测战争可能于前356年爆发,由菲罗墨罗斯占领德尔斐引起,随后底比斯人派遣帕曼尼斯率领5000名希腊重装步兵前往小亚细亚。一些证据表明帕曼尼斯曾与腓力二世在前355年的马罗内亚会面。
战国四公子的平原君赵胜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平原君赵胜,他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的弟弟,封地在平原县(今山东武城),因其才名,人称平原君。他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两朝担任过相国,以养士众多而闻名,门下曾有数千食客。
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赵雍的儿子,赵惠文王赵何的弟弟,赵孝成王赵丹的叔父。他先后三次担任赵国的相国,历赵惠文王、赵孝成王两代二十余年。他主政前期,对内力行改革,振兴国力,对外参加合纵运动制衡秦国,主动与齐国、燕国、魏国结好,发兵击败楼烦残余势力,使赵国的周边环境大体保持安定。
平原君赵胜(?-公元前25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宗室公子。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封于东武城,封号是“平原君”。赵胜杀妾 在诸多公子中赵胜最为贤德有才,好客养士,宾客投奔到他的门下大约有几千人。
魏齐听说之后害怕了,逃到赵国,藏匿在平原君赵胜的家中。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四十二年、赵孝成王元年),范雎听说魏齐在赵胜的家里,就给赵胜写了一封详细而且表面友好的书信,说:“我听说您的高义,愿作布衣之友,希望您到我这里来,愿意与您为十日之饮”。赵胜畏惧秦国,便至秦见秦王。
平原君,原名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因封于平原而得名。孟尝君,原名田文,是齐国宰相田婴的庶子,因其封地在孟尝,故称孟尝君。春申君,原名黄歇,是楚国太子完的师傅,因封地在春申而得名。信陵君,原名魏无忌,是魏昭王之子,封信陵,故称信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