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餐》观后感:一部清奇的国产电影
毕赣导演的《路边野餐》,是一部非常典型的作者电影(文艺片)。影片具备一般作者电影那些常见的标签,讲述底层小人物的生活、非线性叙事、长镜头等等。同时也具备很多作者电影给一般观众的观感,那就是看不太懂。 看不懂,是相当一部分观众在看完作者电影之后的第一反应,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总的来说,《路边野餐》是一部意识流风格的佳作,导演毕赣的叙事风格也很独特,镜头零碎但不失联系,当真是一部拍得跟梦境一样的电影。《大象席地而坐》《大象席地而坐》讲述的是四个失去信念的人,在得知满洲里有一头每天坐着的大象后,他们决定去看看他,借以摆脱生活的残酷和肩上的重负。
《地球最后的夜晚》可以说是一部剑走偏锋的悬疑片,相对《路边野餐》的复杂结构简单不少,很显然是毕赣对观众认知度的一次妥协,正因为结构的简易化令本片逊色《路边野餐》不少。 毕赣成功向世人宣告了电影并非是单纯地讲故事,而是可以表达抽象的光影仪式感。如果将电影划分为三个阶段,笔者认为毕赣可以排第二阶段。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能看到一些独立电影,如《我不是潘金莲》的导演冯小刚,虽然他的作品有时被批评为迎合市场,但《路边野餐》和《中邪》等低成本作品凭借其艺术性和对人性的深度挖掘,赢得了赞誉。
《火锅英雄》——重庆方言,重庆人的性格就和火锅一样,爆裂,酷酷的,耿直,满不在乎,陈坤真的是本色出演。重庆方言还总有种让人想笑的冲动,胆大骑龙骑虎,胆小骑个老母鸡,诸如此类的语言用重庆话说出来别有一份独特的幽默。
金马获奖影片《地球最后的夜晚》有哪些看点?
《地球最后的夜晚》最大的看点,不止是文艺女神汤唯的加盟,还有导演毕赣坚持的一腔骚情。说到《地球最后的夜晚》,就不得不说到导演毕赣,毕赣非常的年轻,出身于1989年,今年不过才29岁。所以说,这人比人得气死人。而导演毕赣呢,当然得提到前作《路边野餐》。
因为《地球最后的夜晚》这部剧还没有上映,所以目前豆瓣还没有评分,不过从导演以往的电影,以及能在戛纳电影节上首映来看,应该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值得一看。
看电影的片名,《地球最后的夜晚》很容易被定义为一部灾难片,虽然不是类似于《2012》、《后天》、《全球风暴》、《地心毁灭》等真正的灾难片,但《地球最后的夜晚》却有其自己的风格和看点。
没有了心脏却多活了九年,毕赣成名作《路边野餐》你觉得怎么样?_百度...
《路边野餐》是有着极好意象的一部电影,貌似写实,实则带有强烈宿命迷幻的暗示,形式上、叙事上、节奏上都带有强烈的反差引发更深的感受和思索。前半部分梦魇般的真实世界,后半部分诗化的梦境;他人的故事,到自己的故事;过去的和未来的人,与当下遇到的人;都有着强烈的对照意义。
电影技艺的所擅,使《路边野餐》看到了毕赣别具一格的执导功底,但没有真正历经岁月沧桑的磨合,毕赣的电影仍旧是不成熟的,他还未有如娄烨、侯孝贤那种饱满的情感表达,终只是场晦涩之梦。
《路边野餐》发生在导演的故乡、潮湿神秘的贵州黔东南,按照人物的时间线和电影的故事线其实我能给出两个版本的情节,不过这里糅在一块说,抱歉要严重剧透了。主人公陈升是个曾经混过黑社会的乡镇医生。大哥“花和尚”的儿子因为赌债被人砍手并活埋,于是他前去讨公道,并且因此坐了几年牢。
同样,老陈用方言念着自己写的诗:“没有了音乐就退化耳朵/没有了戒律就灭掉烛火/像回到 误解照相术的年代/你摄取我的灵魂/没有了剃刀就封锁语言/没有了心脏却活了九年。”这种存在主义和后现代诗风气质配合着西南方言,把电影中的诗性释放的一丝不漏。
诗歌在《路边野餐》中既是一个静态意像,也是一个必要的动态情节,例如“没有了心脏却活了九年”是对陈升九年牢狱之行的照应。诗歌在整个影片中的分量不可谓不大,铺垫故事情节、联系人物关系都有着诗歌的影子。